中国风水研究协会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9468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易经思想与人生智慧

[复制链接]

694

主题

694

帖子

3758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75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6-4-24 15:09:1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| 中心思想 |
《易经》是“群经之首,万思之源”,称之为中国的“金字塔”。乾卦的“自强不息”,坤卦的“厚德载物”,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。自古以来,探究《易经》者成千上万,显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关注。
《易经》的由来
我们平时讲《易经》,亦称《周易》。其实《易经》是个统称,分为三部《连山

易》《归藏易》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只是周朝时期的《易经》,前面的两部在历史的洪流中丢失了,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,李斯将《周易》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。所以《周易》和《易经》这两个词现在通用,但是从源头上讲还是有区别的。
夏代时期的《连山易》,以“艮卦”为首。为什么选择“艮挂”为第一卦?艮,代表山。古时西北高山众多,古人想像山是最重要的,于是“艮卦”被放在了首位。到了商代,人类的文明不断向前推进,发现大地很重要,五谷杂粮都是从大地里产生的,所以把“坤卦”放在《归藏易》首位。到了周代,人们则认为天很重要,所以把“乾卦”放在了《周易》首位。
对其书名,理解不一。“周”有周朝、周代;周全;周转等不同解释,“易”有变易、不易、对易等不同解释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提出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之说,说明《周易》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,也不是由哪个人写了这本书,现在著书都有作者,而《周易》的作者不详。历史上认为是由伏羲氏画八卦,周文王演六十四卦、作卦爻辞,孔子作传解经。
《易传·系辞下》云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古时候,伏羲氏作为天下的君王,仰头观察天象,低头观察地理,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土地所宜,近处取自于自身,远处取自于万物,于是开始创作八卦,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,用来表达万物的情状。开始画八卦时就是“一画开天”,充满阳刚之气,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。
伏羲的智慧恰恰来自于个人的发现和智慧。我经常对人讲,如果你把时间交给了电视剧,那注定是没有出息的;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了如何连接昨天与今天的剧情,少了思考,那基本是没有智慧的。人类的智慧是要在静修中产生的。
佛家有三个字:戒、定、慧。一定要守戒才能入定。由“定”才能够生“慧”,一分定生一分慧。伏羲画了八卦,到了周文王时代,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河南羑里时,又据伏羲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。
后在春秋时期,孔子通过对《易经》的哲学解读,作了《易传》。自此,《易经》有了两大板块——《易经》本经与《易传》,其本身也完成了从卜筮向哲学的转化。
《易经》的表达系统
《易经》与其他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除了文字以外还有符号、图形。《易经》有三大表达系统:符号系统、图表系统、文字系统。
符号系统最基本的是太极、两仪、四象、八卦、六十四卦。“太极”,是宇宙间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。而“太极”中包含着一正一反两种力量,就是“两仪”。
“两仪”通常指“阴阳”,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、日月、男女、昼夜、奇偶等众多概念,中国人对于“阴阳”的看法往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,就像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。“阴阳”是相辅相成的,不断转换的。太极图中的阴阳之间是曲线的形式,可以印证中国文化是曲线文化,我们讲一个问题时首先要铺垫,然后再说实质,而不像西方表达得那样直接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
“两仪”生“四象”,“四象”生“八卦”。“四象”是“少阳、老阳、少阴、老阴”。“八卦”是:“乾、坤、震、艮、离、坎、兑、巽”。古人再将“八卦”两两相叠,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,即“六十四卦”。
《易经》除了符号系统之外,还有图表系统,像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、《太极图》等,这些主要是用图表来阐述易理易数。这里的《河图》和《洛书》,据说当年伏羲看到黄河里面的河马背上驮着图,即是《河图》,而大禹看到洛水里乌龟背上驮着书,也就成就了《洛书》,两者被称之为“天书”。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中国风水研究协会  

GMT+8, 2024-4-19 11:15 , Processed in 0.063726 second(s), 2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